心物問題

心物問題想要問的是:究竟心和物之間的關係為何?是分開的嗎(二元論)?是物導致心嗎?(唯物論)還是心導致物呢?(唯心論) 或者還有其他可能?

討論哲學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釐清我們所用的詞語。我們所說的心和物究竟是甚麼呢?仔細觀察上述論述的話,我們可以發現上面的論述是一個形上學的爭議。形上學簡單來說,就是討論"世界上有哪些東西存在"這件事。我們再仔細看一下上面的論述。如果我們說心和物是分開的,代表他們各自都存在,並且有某種相互的關係,但並沒有誰導致誰。而如果我們說是物導致心,那麼我們的意思就是,存在的只有物而已,心是由物而來的。也就是說,只要我們完全了解物,那麼我們就完全了解心了。(再換句話說,只要我們能完全掌控物,就能完全掌控心了。)

讓我們稍微看一下心物問題的歷史好了。在宗教裡面,"靈魂"是一個很普遍的概念。許多宗教都相信死後的世界,以及肉身和靈魂的分割。蘇格拉底也說過,死後能見到所有先賢智者,因此他不畏懼死亡。這些概念或許可以視為最早的二元論的概念,即"心"是有可能獨立於"物"存在的。最早將這個理論說清楚的是狄卡爾。他認為身和心是獨立存在的,然後心透過身體的某個部位和肉體結合。

近代神經科學、人工智慧的發展導致,以及宗教影響力的式微,導致唯物論的興盛。我們能在很多電影、小說中,看到人工智慧被賦予和人同樣的"心"。科學家們對於大腦的研究,也使我們越來越容易相信,"心"是由大腦中的神經以及相互間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。當然還沒有到將稱讚別人"你有個美麗的靈魂"這個說法改成"你有個美麗的腦"這個地步啦。

然而"心"真的完全能由"物"說明嗎?我們必須進一步釐清我們所說的心,或者意識,是甚麼。我們將它暫訂為"個人的主觀經驗"。我們可以看看對唯心論提出質疑的兩個論證。一個即是色彩反轉理論,也就是說,有可能你看到的紅色跟我看到的紅色是不一樣的,但是我們都說它是紅色,我們仍然可以溝通。另外一個是"瑪莉的房間"問題。瑪莉是一個住在黑白房間裡的色彩科學家,她在房間裡已經將所有和顏色有關的科學知識都研究透徹,顏色的頻率、人的視桿視錐細胞…有一天瑪莉走出房間,你覺得她學到新知識了嗎?

上述是哲學家利用思想實驗檢是一個想法的簡單例子,透過說故事的形式讓人們簡單明白他們所說的事情。

回到我們的主題,我們再來看看唯物論者可能有的回應。唯物論者可以說,你要如何證明你所說的"心"是存在的呢?這個就是所謂的"他心問題",也就是我們是否有可能得知他人心靈的存在呢?我們是否能對他人的心靈有任何知識?當我們問我們是否能對…有知識,我們是否能知道甚麼,我們問的就是"知識論"的問題了。

人工智慧先驅圖靈先生能幫我們說明得很清楚。他這麼說的:“我們從不思索便預設他人具有心靈,然而我們究竟有甚麼確鑿的理由這麼相信呢?其實我們只不過是透過觀察他人的行為、言語…便認定他們和我們同樣具有心靈了。除了觀察他們的外在行為,我們難道還有別的方法嗎?假設我能做出一台跟人長得一模一樣、會說人話、會講冷笑話、會拉屎…的機器人,人們完全不會說它不是人,就算他的行為都是由電路晶片以及程式碼產生的。而我也相信,把它當作人,或者說它具有"心”,並沒有甚麼不對。"(以上非原文)(大家一定也聽過"圖靈試驗",這樣的觀念被稱作behaviorism,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延伸閱讀)

我們可能難以得知他人的心靈的存在,畢竟"個人的主觀經驗",“主觀"的定義就是只有你自己知道阿。然而並沒有人會相信他人是不具有心靈的,是所謂的"哲學殭屍”。如果我這麼相信的話,那我也不需要打這篇文章了吧。所以我們是否可以把"他人具有心靈"當作我們的預設,當作"公設",也就是我們接下來進行任何推論的根基。

如果我們這樣想,唯物論便面臨重大的挑戰了。物,例如原子、分子…依照我們對"物"的定義,它沒有主觀意識,沒有我們所說的"心"。假如人是由"物"所組成,沒有"心"的"物"要如何組成有"心"的"人"呢?

那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?我們可以看看幾個近代學者的答覆。

Daniel Dannett : 這位仁兄是唯物論的鬥士。他主張意識是一種幻覺。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TED演講。

Donald Hoffman : 這位仁兄的說法非常有趣。他說,既然我們的大腦會製造錯覺,那我們就不因把感官世界的真實當作世界的真實,而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東西。也因此,我們透過感官所看到的"物",並非真實的"物"。他的說法有點像駭客世界,Neo知道自己處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,他所看到的東西,其實是電腦運算所製造出來的。這並不代表他所看到的東西不真實,我們應該說,真實是一種相對性的說法,當我們能站在更高的層次看一件事,我們的知識相對地便"更為真實"。Neo知道在那個虛擬世界裡,那些子彈能傷害他,所以他不會說"因為這些是假的,所以讓他們打在我身上也沒關係"。但他同時也知道,由於自己能夠控制程式(我不太確定正確的說法是甚麼),他就能夠把子彈擋下。他的說法有一點像觀念論但也不完全像,大家有興趣可以聽聽看。

David Chalmers : 他便是提出The Hard Problem of Conciousness 的大大。他在TED的演講中提出將意識視為基本的,並接著提出"泛意識論",也就是"萬物皆有意識,心與物是同時並存的"。這個說法和二元論不同的地方在於並不將心和物做分割,而是說他們是同時存在,互相依存的。這個說法的難處在於如何將原子、分子的意識,組合成人的意識,也就是"組合"的問題。

臨時加演:"心"有可能影響"物"嗎?

量子力學最大的謎團在於,觀察者的存在似乎能改變粒子的表現。當沒有觀察者存在時,穿透雙狹縫的粒子會呈現波的型態,也就是同時在不同的地方都存在,並在螢幕上疊加,呈現干涉的圖形。然而當有觀察者觀察粒子透過哪一個狹縫的時候,干涉的圖形便消失了!!!

冥想有可能改變機率嗎?(Mind over Matter???)

參考資料:

1個讚